从迷茫忐忑到独当一面,从“外来户”到“村里人”,万荣县一批批到村工作大学生,在组织的精心培养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淬炼成巩固衔接、乡村振兴的蓬勃生力军。【详情】
近期,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的“成长训练营”出现火热态势,70名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每月雷打不动抽出2天时间,齐聚一堂充电蓄能。【详情】
从在田里种植农作物,到电商直播间推荐农产品,再到民宿餐厅试吃新菜……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一群乡村“CEO”活跃在苗乡侗寨的田间地头,为振兴发展挥洒汗水。【详情】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让这项重焕生机的传统技艺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决定建设‘瓦雕艺术村’。”【详情】
昔日闲置的荒山坡、厂房屋顶、农家院落,如今铺上了闪亮的太阳能板,源源不断地把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详情】
近年来,微山县通过实施“党建引领抓运营 村村都有好项目”行动,建设村级小微特色产业项目已达180余个,这些项目普遍采用“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村民通过多种途径稳定增收。【详情】
作为首都重要的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正以“诗画乡村”建设为契机,在永定河畔勾勒出一幅“山水村居如画,和美生活如诗”的繁荣图景。【详情】
那年,岚山区启动“头雁领航”工程,镇上回引在外企业家李业伟担任小芳沟村党支部书记,经前期考察、综合研判,村“两委”决定利用闲置房屋发展来料加工产业。【详情】
下一步,江西将狠抓各类要素集聚,扎实推进秋粮生产,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详情】
7月15日至18日,陕西省铜川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对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整治品种“7+1条鱼”“2+1棵菜”开展全覆盖式质量抽检,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详情】
五年前,“90后”沈建强返乡勇挑重担,成为兴华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第一把锤子就抡向如同蜘蛛网一般的线缆。【详情】
近年来,四川苍溪县始终把选调生到村任职作为培养锻炼的主渠道,通过精准匹配岗位、实施清单化管理、推行晒绩比拼等,推动选调生扎根基层、淬火历练。【详情】
在立岗镇,黎伟的名气不小。在星光村长大,又走出乡村考上南开大学,在天津港做国际贸易,创办互联网企业。大家都以为他会留在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黎伟却选择回到星光村。【详情】
在这个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村庄里,95后乡村CEO高宝仪总在惦记这种占村里一半农田的作物:“一亩甘蔗能卖1万元,经销商转手卖3万元,中间有两万元差价,我们能不能把这两万元给农民赚回来?”【详情】
今年以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龙镇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加大政策理论宣传宣讲力度,以提升精神文明水平为抓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详情】
说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故事,黄政权已经记不得这是自己第几次讲解,作为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黄家店村的村委会副主任,自金萧支队纪念馆前几年扩建后,就与另一名村干部严榆挺一道成了义务讲解员。【详情】
近年来,安徽通过拓宽视野选、多措并举育、从严要求管、关心激励用,建强有信念肯奉献、有本领能带富、有担当善作为的村干部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支撑。【详情】
问题出在考核通报上。记者了解到,营商环境考核是当地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当时经营主体数量又在这一指标中占到相当分量。【详情】
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能稳稳接过这副重担、领着乡亲们继续往前奔的“好苗子”上哪里找?这份担忧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详情】
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紧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以提高选拔精准度、培育含金量、管理长效性为抓手,打造坚实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乡村振兴储备一池“活水”。【详情】
近年来,南华县大力挖掘退役军人人才资源,鼓励和支持退役军人参与基层治理、投身乡村振兴。【详情】
田间掀起“村播”热,得益于赤壁市大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展“村播”,通过强实训、联资源、荐村货,打通农特产品输出、乡村文化传播的新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详情】
7月7日至11日,2025北京市乡村产业带头人市场营销与运营管理能力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举办。【详情】
7月7日,在息县澺河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刚办完个体工商户注销手续的张家华连连称赞。【详情】
近年来,合肥市在大力打造科技创新“高端线”的同时,更加重视建好百姓一日三餐的“民生线”。【详情】
在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刘彩庄村脱贫户刘显波的蔬菜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刘显波夫妇正忙着采摘。【详情】
汤沟群山环绕,溪流众多,森林覆盖率达95%,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为兵家休养生息的天然之所。境内的和尚帽子山正是当年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本溪地区的主要根据地。【详情】
仲夏时节,群峰叠翠处,黛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黝黑的柏油马路蜿蜒伸展,池中荷叶层层铺展,偶有蜻蜓点水而过……这里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张家坪村的“荷塘月色”院落,微风捎来混着泥土芬芳的荷香,将这幅生机盎然...【详情】
通渭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通渭县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产业,正源源不断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详情】
盛夏时节,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宝力根花嘎查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田,只见一条条黑色的灌溉主管带宛如黑色长龙蜿蜒在田间。【详情】
去年起,安徽省在肥东县、潜山市等5个县市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训“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详情】
在齐街唯众养殖场基地,这里的鸵鸟引自南非白鸵鸟、非洲黑鸵鸟等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肉质好。新乡市其他地区的农户也都跟着齐街唯众养殖场一起合作养殖鸵鸟,每年养殖场仅鸵鸟种苗的销量就有一两千只。【详情】
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阿着底村,村党支部书记普春林穿梭在果园里,忙着采收苹果。【详情】
这位皮肤黝黑的“80后”用十年时间将荒山变成“花果山”,不仅让“金秋晚脆李”卖到40元/斤,远销美国,更带领周边350余名村民踏上致富路,成为山乡振兴的“领头雁”。【详情】
6月以来,全国各地夏粮陆续收获。联合收割机轰鸣作业,运粮车穿梭不息,烘干设备高效运转……一幅幅夏粮丰收的画面,也是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挑大梁的生动缩影。【详情】
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凝聚起发展合力,书写出一段段“乡土生金”的破题故事……【详情】
近日,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97亿元,支持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灾地区积极应对洪涝、台风等灾害影响,开展农业生产救灾相关工作。【详情】
近日,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高洞村的“秀林香”生态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奶油香”和“玫瑰香”挂满枝头,吸引不少游客进园采摘。【详情】
六马蜂糖李的每趟运输,不仅甜了消费者的舌尖,更富了果农的口袋。正如黄初兵所言:“吃的不仅是李子,更是农民增收的新希望!”【详情】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稳产丰收,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基本持平,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详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2%的受访者肯定“土特产”产业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详情】
近年来,在“道承齐鲁、襟连海岱”的潍坊,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产业链条上的“老匠人”“技术工”“土专家”,获得了更多的工资性收入。【详情】
7月4日上午,艳阳高照,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中储粮(邢台)储备有限公司门口,多辆装满小麦的大卡车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安排卡车进入。【详情】
走进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电商直播技能培训中心,现场气氛活跃,学员们积极参与实战演练,掌握直播带货核心技能。【详情】
在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胡榜村,“95”后大学生施得宝放弃了城市的白领生活,毅然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父辈的100多亩桃园。【详情】
近年来,红谷滩区流湖镇依托优质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同时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稳产增收。【详情】
求知若渴的她,往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光是听课,她得边录音边转化为文字后反复咀嚼。将近一年时间的“回炉”,毛珍娟深感获益匪浅,犹如开启了创业新路。【详情】
今年,我国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河南、安徽、河北等三省已经先后启动,有效保障农民售粮需求。【详情】
“听说没?隔壁村朱典玉靠种菜评上正高职称,成专家啦。”“种地的能行?”“咋不行,他早前四处求学,摸爬滚打钻研技术,如今种的菜品质优、销路广,还领着大伙儿一起挣钱呢!”【详情】
大学毕业后,在广东省“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的帮助下,王启腾来到茂名农村,开始尝试用学到的办法养殖脆肉罗非鱼。【详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订单农业”骗局风险的提示》。【详情】
“三夏”时节,农事如火,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压茬推进农业生产服务,助力夏收、夏种、夏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贡献力量。【详情】
芝麻作为高油高蛋白作物,目前在国内需求旺盛,进口依赖度较高。2023年起,山西芝麻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详情】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详情】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强调,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详情】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湖州青年就业创业新增近39.4万人,其中留乡从业的占比约10%。尤其过去1年多中,全市培育现代“新农人”3万人以上,实施了352个返乡入乡青年创业项目,培育“农创客”8515名、创客团队900个。【详情】
2020年年底,壤塘村创办云端缝纫合作社。包村工作组成员李庭烨介绍说,合作社让附近的村民不再左右为难,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家人,走出家门就有工作岗位。【详情】
西么罗村党支部书记王瑞告诉记者,每年麦收时节,村里的“麦客”们都会驾驶着现代化农机,沿着麦熟带由南向北迁徙。【详情】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提能增收行动,建立农村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劳动伤害帮扶机制”【详情】
@BETHASH6